【家在兴国】三僚文化系列丨三僚廖氏父子俩将军
文/ 胡玉春
◆ ◆ ◆ ◆ ◆
常有朋友问我,兴国是全国著名将军县,为什么三僚村没有将军?其实,作为行政村,兴国全县目前有三百多个,如果把兴国将军园陈列的兴国籍解放军将军平均到村,至少要四五个村才出一位将军。三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本来是一个乡的行政单位,后来才缩编成一个村。去年夏天,应朋友邀请去会昌考察古代军事堡垒遗址—筠门岭羊角水堡,我意外地发现,这个正在申请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古堡,居然曾经是三僚一对父子将军的驻防之所。
我过去在三僚查阅廖氏族谱时,曾经在廖氏二房的族谱中,见过廖氏父子将军的记载:“明渊 勇略过人,仗剑投河帅府麾下,授封怀远将军,任会昌羊角营都阃府。娶何氏,门赋屠赣殂于任。”当时我没有在意“会昌羊角营都阃府”,待我站在羊角营都阃府遗址前,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浮现眼前。
会昌筠门岭处在江西、福建、广东三省交界,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。明代嘉靖年间,闽粤盗贼蜂起,时常侵扰江西。筠门岭羊角村的周姓村民,向南赣巡抚请求驻军保卫,得到许可。嘉靖21年,在闽粤赣边陲要津羊角村兴建了“周三千尺,高三丈,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”的军事防御城堡,因其三面临水,被称为“羊角水堡”。
会昌筠门岭羊角寨
羊角水堡建成后,散居在城堡附近的近千户村民悉数迁入堡内。据明代欧阳德《羊角堡城记》记载:整座城堡约占地7.4万平方米,城墙辟有防御和进攻用的垛口564个,城堡内街坊巷陌纵横交错,卵石铺成的大街小巷四通八达,曲径通幽。明清两朝,羊角城堡内先后有兵署、卫衙、公馆、宗祠、码头、圩市等诸多公共场所。堡内军民商贾杂处,因地处水陆交通之要道,在城堡东侧辟有羊角圩,过往的货船、客商、骡马、挑夫等川流不息,热闹非凡。
羊角水堡建成后,开始驻兵两三百名;明嘉靖四十年,设把总一名,领兵五百;万历年间,驻兵四百一十名,城堡内设都阃府,三僚怀远将军廖明渊曾经出任都阃府都司;
按照明朝军制,怀远将军为从三品的武官。明代的三品类似于现在的副部级,从三品相当于享受副部级待遇的高级军官。羊角水堡驻军只有区区数百人,不过是现在一个营的兵力,安排一位将军统率,实属高配。事实上,羊角水堡大多数时间并没有将军驻栉,只是安排守备和把总统领。廖明渊成为将军,并不是他驻羊角水堡,而是在“河帅府麾下”的经历。
河帅府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军事机构。明清时期,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北京,经济中心却在江南。为了确保南方粮食安全运抵北京的水上交通线,明廷对京杭大运河实行军事管理,在江苏淮安设立负责治理河道和漕运的总督河道部院(简称河帅府),设河道总督,级别是从一品或正二品,相当于副国级或正部级。廖明渊出生在晚明时期,仗剑从军,在河防军里做到从三品游击参将的职务。明代末年,廖明渊离开劳碌奔波的千里河防,调任万山丛中的羊角水堡担任都司。晚年致仕后,他没有回三僚,定居于赣州城金精巷内,颐养天年。
廖明渊没有儿子,侄子廖政禀过继其名下为嗣。据墓碑上介绍,廖政禀自幼在羊角水堡内生活,族谱记载其“袭封昭武将军,转征云南,功奉大参戎”。因为他生长在军营,父亲致仕离职时,按照明朝惯例,袭封父亲的功名从军,尔后率军出征云南,任参将,功成后封为昭武将军。
明朝的昭武将军为正三品,通常担任卫指挥使,统率5600人。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司令员,廖政禀后来的军阶比父亲廖明渊高一个等级。
廖明渊和廖政禀父子将军,都死在同一事件,即清顺治初年清军对赣州的野蛮屠城。
清顺治三年(公元1646年),清兵占领南昌城后,挥师溯赣江而上,追杀明军,沿途州县望风而降,只有赣州树起了抗清大旗。当时崇桢皇帝已死,隆武皇帝朱聿键在福建延平的政权风雨飘摇,曾试图将朝廷迁往赣州。江西总督万元吉率领匆匆拼凑起来的六千明军,坚守赣州孤城。南明政府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廷麟持尚方宝剑来到赣州督战,传令南方五省的明军赶到赣州来勤王,赣州遂成为清兵猛攻的焦点。
赣州城三面环水,易守难攻,历来有“铁赣州”之称。明军虽然兵微将寡,却在赣州城内数万民军的支持下,苦战十八个月。后来福建长汀被清军攻破,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死。消息传来,赣州城人心浮动,十三个营的清军得以借大雾登梯,蜂涌入城。
廖明渊和廖政禀父子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赣州保卫战中殉国。族谱记载廖明渊“屠赣殂于任”,即在清兵屠城时牺牲于任职场所。族谱记载廖政禀“因鼎革兵之初焚任故于任所”,即是在明清变革时在赣州任职场所焚故。是自焚而亡,还是因清军纵火而亡,已经不可考。
清军在攻破赣州城后,恼羞成怒,满清的“江西提督”金声桓和“总兵”柯永盛下令屠城。全城百姓大约20万人被杀,其中象廖明渊、廖政禀之类的明军将领达三十多人。闽粤赣三省之间最繁华的赣州府被清军纵火焚成一片废墟,直到几百年后的民国,其人口和经济水平都未能恢复旧观。由于清廷对这段历史的封锁,这些忠君爱国的将军姓名和事迹,在府县志书上一概不载。
据廖氏族谱记载,廖明渊、廖政禀殉国后,一起 “葬于虔南大东门外官山内伏地虎形”。廖政禀殉国时年仅二十余岁,虽娶妻邱氏,未有子嗣。
直到114年后,三僚的廖氏家族始将廖明渊、廖政禀父子骸骨从赣州东门外官山迁回,“清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岁三月,始并明渊公夫妇归葬本村后龙山人形左肩上,癸山丁向兼子午”。墓前刊有介绍两位将军生平事迹的碑文,可惜年代久远,字迹剥落严重,无法全部辨认。三僚村民称此墓为“父子将军坟”,其实也可以称“叔侄将军墓”,由三僚廖氏莲峰公堂子孙负责祭祀和管理。
本文参考资料:
1、《赣州府志·同治本》。
2、三僚廖氏二房族谱。
3、明欧阳德《羊角堡城记》。
【爱尚购特价】大金山漂流券(通票)+云南旅游券+木梓园山茶油+超值套餐